朱云在这个时期亦被董卓所任用,但出于对董卓的不满,他辞去官职,投奔了刘备。朱云在刘备的麾下为政治参谋,并为他提供智囊。然而,他常常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,取得共识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热衷于政治事务,并继续为刘备效力。他的逝世对于刘备和他的朋友们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他们对他表示了深深的哀悼。
《汉书》卷六十七是关于朱云的传记。朱云是汉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学者。以下是对该卷的注释:
1. 朱云(?-198):字子杰,南阳人。朱云是董卓时期的名士,他担任过吏部尚书和司隶校尉等职位。他以儒家学问和文学才能闻名,但对于政治事务也非常关注。
2. 董卓之乱:指汉朝末年董卓篡权引发的内乱局面。朱云在这个时期亦被董卓所任用,但出于对董卓的不满,他辞去官职,投奔了刘备。
3. 刘备(161-223):字玄德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)人。刘备是蜀汉的创始人之一,他成为了朱云的盟友和朋友。朱云在刘备的麾下为政治参谋,并为他提供智囊。
4. 才思敏捷:指朱云聪明机智,思维敏锐。他在政务中能够迅速判断形势,提出合理的建议。
5. 时有异同: 指朱云与其他人在看法和观点上,有时会存在不同的意见。然而,他常常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,取得共识。
6. 年华老朽:指朱云已经年纪较大,身体状况较差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热衷于政治事务,并继续为刘备效力。
7. 材能出众:指朱云在政治和学问上的才能非常出色。他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朋友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。
8. 立身行事:指朱云在政治生涯中严守廉洁和诚实的原则。他始终不为利益所动,坚持以公平正义为宗旨。
9. 才学渊博:指朱云在学问方面的广博知识。他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,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治理中。
10. 故国之事:指朱云始终不忘国家和民众的利益。他始终保持对国家大事的关注,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尽自己的力量。
11. 逝世:朱云于198年去世,享年数十。他的逝世对于刘备和他的朋友们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他们对他表示了深深的哀悼。
这些注释对于理解《汉书》卷六十七中有关朱云的传记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。朱云是那个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,他对于国家和民众的关心,以及他在政务和学问上的杰出表现,使他成为了一个受到尊重的人物。